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5篇
  34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15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4,(4):47-49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中国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2006~2008年辽宁省26个地区大豆田中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明确大豆胞囊线虫在辽宁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26个市(县、区)中,88%的大豆产区含有大豆胞囊线虫,平均每百克风干土中超过10个胞囊的地块占73%。其中康平县西关乡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最高,达到54.33,而开原市、东港市和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为0,大多数地区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介于20~55之间。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恶苗病属种传病害,每年在水稻育秧浸种时,都要加入施保克药剂或种衣剂包衣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其它种传病害。但近几年水稻恶苗病有逐年加重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试验就是进一步探讨防治恶苗病的最佳配方,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全面评价田间杀虫剂对害虫的非致死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种群拥挤作为处理因子,测度了大豆蚜的产蚜量、成蚜寿命、若蚜历期及有翅蚜数量等指标,评价两个因子对蚜虫的寄主植株上种群的增殖力和转移扩散风险的影响性质及大小。[结果]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大豆蚜植株上种群有明显降低繁殖率的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本地危害;另外,用药导致有翅蚜的数量显著降低,能降低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拥挤降低了第一代蚜虫种群的繁殖力,对第二代种群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拥挤造成有翅蚜数量增加,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药剂和拥挤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会降低大豆蚜后代的在原植株上的为害和转移为害,拥挤会消减药剂在植株上的控害作用,也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6,(1):86-9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N、P、K肥分别做种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抗旱转基因大豆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效地减小了田间杂草的密度、数量以及杂草种类,增加了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其影响程度为NP-KN-P;在N、P、K单施中,N肥的施用对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的影响最大,K肥的影响最小,从而造成N肥施用后杂草密度、种类、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施用P肥、K肥处理,其影响程度为NPK。因此仅从减少田间杂草群落角度,各种施肥处理的影响程度为N-P-KN-PCKKPN。  相似文献   
5.
正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rdoriphaga)的幼虫,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韭菜生产上的1种重要地下害虫。韭蛆的地下危害性为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生产中多采用化学药剂灌根方法防治,有些地区甚至使用高毒药剂,致使韭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韭菜品质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本文针对当前韭蛆防治难、药剂使用量大等问题,立足于生产实践,从改进耕作栽培、完善田间管理和生物防治入手,总结了韭菜蛆害非药剂防治技术,以期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1204株)为研究材料,利用WinQTL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9个连锁群定位了16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14个正效应,2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严格的蛋白质含量筛选鉴定,得到10个蛋白质含量性状明显大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株行。利用这10个高蛋白含量株行(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10个连锁群上的17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标记位点,对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正效应。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7个QTL。这些材料和位点将为高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克隆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和标记信息。  相似文献   
7.
以‘抗疫白’(Kennebec)为供试材料,设计6个氮肥梯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并测定植株叶柄的硝态氮含量,建立叶柄硝态氮含量与炸条型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单峰曲线变化。对施氮量和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进行拟合二次函数方程,预测出‘抗疫白’在施氮量为122 kg/hm2时干物质含量达到了最大值20.6%。不同时期的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块茎干物质含量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并获得相对应的函数方程,计算得出获得最佳的干物质含量出苗第10,20,30,40,50,60,70,80和90 d叶柄硝态氮含量理论最佳值依次为2.45%,2.20%,2.06%,1.74%,1.51%,1.34%,1.08%,0.87%和0.66%,及叶柄硝态氮含量的最佳值与出苗后天数的拟合方程y=-0.02 x+2.3123,R2=0.9949。可以利用该拟合方程,指导田间氮肥施用,达到控制块茎干物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DEAD-box RNA解旋酶是RN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RNA代谢过程中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目前,尚未见有人对小麦DEAD-box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与分析。为探究小麦DEAD-box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水稻DEAD-box基因家族基因为参照,从小麦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到134个小麦DEAD-box家族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树和共线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DEAD-box蛋白多数为弱碱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布广泛,核分布最多;小麦与水稻DEAD-box家族基因亲缘性较高,小麦DEAD-box蛋白结构域与核心基序排列有序稳定,高度保守;小麦DEAD-box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节段性复制事件,水稻与小麦DEAD-box基因无序共线性连线,说明DEAD-box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染色体异位突变。进一步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Dn1)和东农冬麦2号(Dn2)为材料,对其转录组库中低温差异表达的7个DEAD-box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基因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均有差异。Dn1中DEAD-box基因的表达量在 -10 ℃达到峰值,而Dn2中DEAD-box基因的表达量在-25 ℃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黑龙江省种植结构的调整,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由以大豆为主转变为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玉米种植新区。为了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选择抗玉米大斑病品种及科学布局,以黑龙江省依安县为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的代表,对该地区的29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的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较大,病情指数变化为3.70~45.93。抗病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抗病性较好的品种(病指≤15)为德美亚3号、吉单441、德元101、哈丰1号、稷禾农18、吉农大516、龙单48、龙作2号、北种玉1号、富单1号、良早66、育丰325、龙育415、九单503、垦单10号、禾田1号、吉单27、育丰311、嫩单15、宏育415、良玉21、吉农大212和龙垦9号;抗病性中等的品种(30≥病指≤15)为克单9号、东农254和吉单519;抗病性最差的品种(病指30)为丰单4号、华农292和龙单20。  相似文献   
10.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叶片中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OD模拟物(简称SODM)后16天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以及淀粉的含量显著提高,24天和32天后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简称Cc)能够极显著降低处理后32天时叶片的转化酶活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处理后24天和32天时还原糖的含量;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能够极显著提高使用后16天时淀粉的含量,同 时其对处理后24~32天淀粉酶活性有极显著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